4.57亿美元加销售提成!苏州信达与上海有机所达成药物全球独家开发权
4.57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另加销售提成!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与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近期就肿瘤免疫靶向小分子药物的授权开发达成了合作协议。信达生物以首付款、研发里程碑和销售里程碑付款共计的合作方式,获得IDO小分子抑制剂的全球独家开发许可权。这是目前国内科研院所与本土生物制药企业达成的合作金额最高的项目,有望成为中国院企创新药合作的重大里程碑事件。
有望对几十种肿瘤有疗效
什么是IDO小分子抑制剂?它为何会吸引药企不惜重金?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中心王召印研究员介绍,IDO全名吲哚胺 2,3-双加氧酶,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研究发现,在前列腺癌、胰腺癌、乳腺癌、胃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内都有IDO的过度表达。所谓过度表达,是指肿瘤细胞通过过度生产释放IDO造成色氨酸耗尽而阻止免疫细胞增殖激活,从而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而“逍遥法外”,这也是早期癌症难以被免疫系统发现的原因之一。
曾在国际知名药企默克公司工作了20多年的王召印,2013年10月加入交叉中心。当时,全世界肿瘤免疫治疗小分子药物靶点并不多,而且因为当时这一机制还没有临床效果验证,研究这一领域的人也很少,对IDO在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中的作用也不清楚。王召印与交叉中心另一位擅长生物体外活性测试的朱继东研究员抓住这一机遇,紧密合作,筛选了500多个化合物,获得了新型结构的高活性IDO抑制剂,成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开发的“种子选手”。这一抑制剂可以对过度表达的IDO活性进行抑制,从而让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重新恢复活性,精准杀死肿瘤细胞。
“IDO抑制剂加上PD-1抗体,如同两支部队分路包抄协同作战,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信达生物制药创始人俞德超介绍,PD-1是一种免疫检查点蛋白,就像是高速公路检查站,当免疫系统面对肿瘤细胞“相逢一笑泯恩仇”时,PD-1抗体可以及时发现并调控免疫系统恢复“战斗力”,现在信达生物与其国际战略合作伙伴开发的PD-1抗体已进入三期临床。此次获得IDO抑制剂的开发权,将使信达生物的PD-1抗体产品“如虎添翼”,有望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作用。“相关药物预期5年以后可以上市,它将对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和膀胱癌等几十种肿瘤有疗效。”
这里就像是一个科研特区
这个IDO小分子抑制剂,只是中科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近年来转化的科研成果之一。
该中心是依托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单位于2012年成立的一个中科院院设非法人、跨学科综合研究中心,发展和运用最前沿的生物与化学技术手段对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等生命领域的共性和关键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短短5年,该中心基础研究不断取得突破,而且已在创新药物发现方面成绩斐然。
2015年,该中心的袁钧瑛教授与马大为研究员发明的RIPK1抑制剂与美国的Denali制药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类新药,目前已顺利进入临床一期阶段。
袁钧瑛是世界细胞凋亡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并是世界上第一个细胞凋亡基因的发现者。2011年,袁钧瑛入选中组部“顶尖千人”计划,担任了中科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短期内,这里就聚拢了一批活跃在科学最前沿的杰出青年科学家。截至2017年8月,这支创新团队已有科研人员300余人,其中16名课题组长来自不同方向各有所长。
“现代科学需要复杂的仪器技术,往往一个实验室不可能完成一个重大课题。一个课题组只能独唱,而现代科学需要交响乐,需要专家的合作来奏出更多动人的旋律。合作是科研组织中的一个难题。交叉中心不大,但我们通过招聘相关的年轻科学家来设计一个合作环境。这些年轻科学家在世界顶级的相关实验室受过严格训练,他们的专长和科研兴趣让他们能够对我们关注的几个与人类健康有关的重大问题进行合作攻关,创造出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做出一个实验室无法做到的事情。”袁钧瑛说,她自己就受益于和上海有机所副所长、交叉中心副主任马大为的十多年合作。在交叉中心,有一个传统,每个研究员会轮流谈一谈自己课题组中正在进行中还没有发表的工作,由其他研究员帮着提建议,新的合作往往就会在这样的讨论中产生。
这次签约4.57亿美元的成果,正是一个合作的成果。王召印在默克深耕多年,擅长做小分子药物,曾经在南京开过一家公司,本来想到上海有机所来招聘学生,没想到被交叉中心的独特所吸引,觉得这里的科研氛围不同于一般的研究机构,能比较快做出成果。于是,他放弃了公司业务,成为了交叉中心的一员。朱继东是马大为在有机所训练的有机化学博士,在袁钧瑛的哈佛实验室中做了博士后,后来又在上海诺华工作近五年,负责新靶标的发现验证和药物筛选工作,是典型的生物与化学的双重专家。
“交叉中心就像是一个科研特区。”中科院院士、上海有机所所长丁奎岭说,为了挑战这类世界性难题,需要突破固有的科研组织模式,形成团队攻关格局。中心有单独的“自留地”政策,大小事务由中心来决定,上海有机所并不会去干扰,但要全力为中心做好支撑和服务工作。这里不仅科研机制灵活,科研人员工资收入也比较高,助力交叉中心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所谓厚积薄发,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还会涌现出更多的重磅成果,造福人类健康。”